∩⌒人生的真相
2014-09-25 00:57:10 -0400
前言:知道人生真相的权利 这本书定名为《人生的真相》,因为我觉得在今天学校里,听到的圣人、伟人多,知道的人生真相少,造成许多年轻人,对现实社会太没戒心,对各种?生的怪现象更缺乏免疫力,结果真正进入社会之后,还没起跑,就已经摔倒。 知道人生真相的权利 过去二十年间,我写了许多励志书,但在获得掌声的同时,我却暗自思索:是否能有更好的方法,说出人生最微妙、却也最真实的东西。 从小,父母师长就叮嘱我们,要做好人,要做大事。教导我们亲近好人,远离坏人。我们也就学会了“人的二分法”——好人和坏人。不论看电影、比赛或玩游戏,自己先在心底划分出坏人与好人,敌人与“我们”。 问题是,当我们长大了,进入社会,才渐渐发现这“二分法”的不适用。原?认为是“我们这边”的朋友,可能成为致命的敌人;本来恨之入骨的敌人,却表现出令我们惊讶的“善良面”。 我们开始困惑了,从小“做好人”的道德准则也动摇了,整个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变得错乱。在不信任别人、甚至难以肯定自己的情况下,我们对每个人都怀有了敌意,我们可能变得自私、孤僻。 自私、孤僻,正是现代人的通病,它尤其可能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通病,因为校内的教育和校外脱了节,使我们无法适应、难以接受。想想看,当有一天,我们自己最敬爱的亲人,竟被人揭发出丑陋面时,那心中偶像被毁灭的打击,是何等的残酷! 我们却不曾想到:他们也是人,人都有人性的弱点,有善有恶,不是绝对的。 某日我参加朋友的邀宴,这个朋友做人很不成功,连他的亲戚在宴会中遇到我,都故作惊讶地问:“天哪!你怎么到今天还能跟他做朋友?” 我听了不解地说:“为什么不能做他的朋友?他虽然对别人无情少义,但是对我从小到大,都很够朋友!” 可不是吗?当我们细细观察,就会发现非但“虎毒不食子”是动物的天性,而且那些越是没有朋友的人,越可能对他仅有的一两个朋友,好上加好!情上有情! 这才是人,也才是人性与人生的真实面!其?的因果很难以义理分析,更无法戴上伦理道德的大帽子,用“二分法”来判定! 基于这个认识,我从六年前就开始了一项写作计划,编织许多小故事,把多面的人性与人生呈现出来。这些作品先后在很多报纸及杂志上发表,尤其以联合报上的“人生真实面”专栏,获得读者最热烈的反应,纷纷来信促我结集出版。 稿子早已足够,拖到今天的原因是我一直难以决定编辑的方式。如前面所说,人性是多面的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。“横看成岭侧成峰”,善恶、是非与因果,真是千变万化,如何把这些“人生真实面”加以组合,使读者即使自?思索也能抓到个轮廓,成为我最大的挑战。 经过长久的考虑,我决定将全书分为三辑。第一本(也就是这一本)为“导读篇”,方法是把乍看内容各不相干,实际却相关的故事组合,使读者一篇篇看下来,能自然融会。我认为这种不必言传、冷暖自知的表达方式,应该有较大的思索空间。 只是既然称之为“导读篇”,又是整个系列的第一本,为了让年轻读者比较容易进入情况,也让大家了解编辑的精神,我特别在每个组合的结尾加了几句“论点”。请程度高的朋友不要笑我“添足”,毕竟这些话是有些积极意义的。 至于另外两辑,一本将?全不加导读,由读者自行玩味,称之为“反思篇”;一本则采取故事配论证的方式,赤裸裸地将人性剖析出来,称之为“辩证篇”。由此,读者可以了解,三本书是采取渐进的方式,而最终目的则是说出“人生真实面”。 这本书定名为《人生的真相》,因为我觉得在今天学校里,听到的圣人、伟人多,知道的人生真相少,造成许多年轻人,对现实社会太没戒心,对各种人生的怪现象更缺乏免疫力,结果真正进入社会之后,还没起跑,就已经摔倒。 正因此,书中谈到了行善,却也强调在行善的同时,要小心被利用。甚至说“善果”未必全出于“善心?。 书里也谈到化敌为友,但同时指出敌人终究是敌人,不能一厢情愿地自己先放松戒备。更再三强调通权达变,在紧要关头采取非常手段的重要。 至于金钱如何造成污染,使一位善心人变成势利眼;使一个正义者染上邪恶的色彩,也在许多例证中做了分析。 无可否认,书中暴露了许多人生的丑恶面。问题是,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有黑暗与光明,而且几乎对着光明的东西,后面都有着黑影,甚至光越亮,影子越黑。既然是《人生的真相》,当然有好有坏,而且好中见坏,坏中见好。 对于这本书,我很难称之为“励志书”,而应该叫它?砺智书”。如果前者是火,能把铁烧得通红,后者就是水,冷冷地泼上去,使铁能淬炼成钢。如果前者叫大家“冲啊”!这本书则告诉你“小心前面的陷阱”! 在写作“励志”书二十年后,我觉得这些“砺智”书,有绝对的必要。 《人生的真相》虽然已经揭露了真相的一角,但都是较温和的,适于每个年龄层的人阅读,至于以后的两本,恐怕还要辛辣一些。 请各位读者以这本书来热身,先尝尝“小红”的开味菜,再试试未来的“大辣子”。 这是全新的探索,敬待您宝贵的建议!
阅读地址:
http://read.dangdang.com/content_2134121?ref=read-2-D&book_id=11009
Back to home
Subscribe |
Register |
Login
| N